




从语音助手到播客和物联网,音频的应用在各领域的扩张速度远超其他任何广告媒体。在此趋势下, 品牌面临着完成声音品牌化的需要,一如之前各行业对品牌视觉设计的重视和对视觉效果的追求。
过去,视频似乎不仅扼杀了作为昨日之星的音频,更埋下了隐患,让声音无法再以一个独立的媒体形式存在。但潮流轮回中,音频再次复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们再次开始倾听这个世界。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9 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用户规模达 4.9 亿 1,到2023 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长到 9.02 亿。预计 2018 至 2023 年,我国在线音频用户数量的年均复合增速为 19.0% ,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速为 44.8% 2。
在仅靠品牌对消费者进行交流的一维时代中,营销人员将重点放在与电视广告和广播电台相关的品牌声音上。随着市场的变化,声音让位于视觉设计。人们觉得品牌被看见比品牌被听见得更多,因此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完善品牌的视觉和氛围并保持一致性上。品牌声音则止步于诸如「叮咚」这样的铃声或来自代言人的音效。
今天,声音又回到了最前沿。 声音品牌化值得并需要品牌给予它与视觉品牌化同等的关注。
当代声音品牌化是一种艺术——在所有渠道上开发和执行一致的音频设计。它创造了一种与消费者之间的听觉共识,帮助品牌有效地一致化消费者接收的品牌音频信息和品牌发声的内核。在此,我们用声音品牌设计框架作为帮助品牌建立和执行声音品牌化的全面策略模型。
尽管在今天的广告中,简短易记的歌曲和铃声仍占有重要的份额,但消费者习惯的改变迫使营销人员对声音品牌化进行更广泛的思考:
品牌对话检验着声音品牌化的策略能否足够有效且强大地应对当前世界的挑战。
在此过程中,不仅互动的内容是最重要的,声音亦然。当品牌在制定声音品牌化策略时,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声音品牌化策略的质量将对品牌整体战略的有效性起到关键作用。
声音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毫无减退的迹象,但这简单的事实却对品牌发起了严峻的挑战。声音的存在感取决于听觉体验,这也是品牌体验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关注品牌声音,塑造独特的、与品牌形象契合的品牌声音为消费者沟通之用,同时注意保持与品牌体验的一致性。
Sources: